红色基因薪火传,青春接力谱新篇。近日,陕西工商职业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秦巴红韵・青春接力”实践团队走进安康市汉滨区,以“挖掘红色资源、创新传播载体、连接历史与当下”为主线,开展了一场沉浸式红色文化实践活动,用青年视角激活红色记忆,让革命精神在新媒体时代焕发新活力。




踏访战地遗址青春声音讲红色故事
“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浸染着英雄的鲜血,牛蹄岭战役的胜利为解放安康奠定了关键基础……”镜头前,团队成员孙梓涵在牛蹄岭战役遗址公园深情讲述那段硝烟弥漫的历史。7月5日,团队来到这片承载着厚重记忆的红色土地,通过实地走访战壕遗迹、瞻仰纪念碑,结合史料文献还原战役细节。成员们化身“红色讲解员”,将实地感悟融入短视频创作,用生动语言与镜头语言交织的方式,让网友透过屏幕感受革命先辈的英勇无畏。这条讲解视频在“秦巴红韵・青春接力” 视频号发布后,迅速引发关注,成为网友了解陕南红色历史的鲜活窗口。

探秘地方博物馆解锁红色文化密码
若想读懂一座城的红色记忆,博物馆是重要的钥匙。7月6日,团队走进安康市博物馆,在“近代风云”展厅驻足良久。从泛黄的战地书信到锈迹斑斑的武器装备,从革命根据地分布图到支前群众使用的农具,一件件实物史料串联起安康地区的革命历程。成员们分工协作,有的负责梳理历史脉络,有的专注拍摄文物细节,有的撰写讲解脚本,最终完成的博物馆主题讲解短视频,以“文物背后的革命故事”为切入点,巧妙串联起地方史与中国革命史,让观众在3分钟内读懂安康红色文化的独特密码。
深入基层调研触摸红色文化传承脉动
红色文化在当代如何传承?群众对本土红色历史认知度如何?带着这些问题,7月7日,团队兵分三路深入汉滨区多个社区、公园和图书馆。在安康市图书馆,成员们埋头翻阅《安康革命简史》《汉滨区党史资料汇编》等地方文献,梳理未被广泛传播的红色故事;在社区广场,她们设计针对性问卷,与老党员、青年居民、学生群体深入交流,收集到“希望增加红色主题活动”“期待看到更多年轻化传播内容”等百余条有效建议。这场扎根基层的调研,不仅为团队后续形成红色文化调研报告积累了一手资料,更让成员们真切感受到群众对红色文化的需求与期待。




此次实践活动中,“秦巴红韵・青春接力”团队以“行走的红色课堂”形式,将实地探访、创意传播与基层调研相结合,不仅让成员在触摸历史中深化了对红色文化的认知,更在实践锤炼中提升了社会服务能力。
青年创意是激活红色文化的“密钥”。团队将以此次实践为起点,充分发挥酒店及旅游专业所长,用短视频、直播、互动展览等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载体,把革命故事讲得更生动、把红色精神传得更深远;面向青年群体及社会公众开展常态化宣讲,以青春之声唤醒使命担当,让红色文化在代际传承中焕发持久生命力,为地方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